- 从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国两会,“高质量发展”是贯穿其中的高频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正是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思客推出“高质量发展之路”系列策划,围绕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经济发展关键词,邀请智库专家和行业学者建言献策,力求为中国经济以更新的姿态、更稳的步伐拥抱高质量发展的明天提供更多路径和方案。
本文聚焦“污染防治”,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又提出重新组建生态环境部,令人振奋。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认为在打赢环保攻坚战中,绿色金融可发挥其连接和资源整合的作用,为推动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近期参加各种有关绿色发展的会议和研讨活动,经常讨论到的一个问题是,保护生态环境究竟有没有经济上的效益,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世界性难题,是世界各国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所遇到的普遍困惑。面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挑战,中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誓言向污染宣战,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压力。其中,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显然是与生态环境保护一样重要和关键的任务。为此,如何探索出一条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第一,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金融实现发展的“绿色化”;
无论是产业的发展,还是资本市场的投资,高质量发展都要求必须摆脱传统的“灰色”乃至“黑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此,应该说目前各界的认识还是比较统一的,但在“绿色化”发展的路径上,仍然存在不小的分歧,尤其是在“绿色化”将在一定时期内给社会经济带来某种成本的情况下,包括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在内,都有着不小的“畏难情绪”。比如,在投融资“绿色化”的过程中,资本总是趋向选择回报周期短、回报收益高的项目。对此,我们有必要在全社会构造一个系统性的绿色发展制度框架,来对经济金融加以“约束”。
如针对投融资活动,就不仅仅要通过资本市场的政策来限制那些高污染的产业和鼓励低碳绿色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要将这样一些绿色发展的制度融入到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目标、规划、考核等工作环节中,建立起有效的绿色发展统一战线,打造防止污染和绿色发展的“天罗地网”。
第二,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金融助力于“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的最大重叠之处在于“发展”,这表明,无论是高质量还是绿色,落脚点都应该在“发展”上。就绿色发展的内涵而言,我们固然摒弃了“有发展无绿色”的发展老路,但“有绿色无发展”的模式至少在现阶段还无法适用于中国国情,这是行不通的,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绿色,也有发展”的道路。就此,高质量发展实则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那就是如何将“绿色”嫁接到“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具体而言,其中最大的难处在于,绿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腾笼换鸟”的过程,新旧产业和动能交替出现,而这新旧之间要做好平稳过渡和交替,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国内外的很多实践都表明,不能绝对化地理解绿色发展过程中的“新旧”问题,而是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比如,我们在调研浙江湖州绿色发展的案例中,就发现,传统的“污染型”产业固然已经无法满足绿色发展的发展方向,但在短期内,这类产业仍然有着强劲的内外需求,简单地放弃这些产业并非明智之举,湖州的做法就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降低其环境影响,使得经济(包括就业)与环境取得了新的平衡关系。这样的一种绿色发展方式,其实在很多地方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当然,为了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地方政府有勇气做出艰苦而广泛的努力和尝试。
第三,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金融致力于“绿色创新”;
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实现经济金融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其中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处理好两个内部化过程,一是外部成本的内部化,二是外部收益的内部化。前者指向的是对污染型产业采取“减杠杆”的限制,通过市场的间接手段来紧缩这类产业的生产空间,后者则是对低碳绿色的产业进行“加杠杆”的鼓励,同样也是通过市场的手段来扩大这类产业的市场空间,正是在这一减一加之间,来完成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引入基于市场的各种创新机制显得极为重要,这将关涉到高质量发展本身的成本收益效率问题。
比如,仍以资本市场的绿色发展为例,企业要走向绿色,是否就一定需要政府的命令性干预呢?对此,全球范围内在过去20多年里的绿色金融实践给我们很大启发,将绿色的发展理念贯穿到金融创新、金融产品、金融制度、金融治理等方面,进而在市场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加减杠杆”的机制,这无疑可以在源头上对企业等排污主体的行为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
根据笔者的调研,目前在部分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省市地区,已经出现了发展绿色金融的良好势头,这些省市正在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将绿色发展植入到从资本到生产再到销售的供应链中,实现绿色供应链的自觉发展模式,以点带面地撬动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金融之间的有机平衡,尽管我们仍需进一步观察这一平衡的绿色发展实效,但受此影响,这些地区在绿色发展上的制度创新成果已经开始对外产生辐射,绿色发展的风暴已经开始酝酿,绿色发展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
总体上,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金融的平衡关系已经不止是一个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理论问题,更需要在实践行动中加以贯彻,对此,更好地创造市场激励,以及采取绿色的经济金融创新将是确保这一平衡的重要法宝。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蔡鄂生:不存在完美监管模式解决一切问题